一时之间,天上地下全都轰动了,为这美玉如痴如醉。大部分的传说都到此为止,就是黄帝做了几次尝试,得到了一种好吃的果子和一种充满灵气的玉石……但是呢,经过爷爷的到处走访,发现这个故事其实还有一段后续。”
智得意地捋了捋胡子,为自己的包打听感到无比得意:“这钟山阳面的玉精其实不止长出了‘瑾’和‘瑜’两种美玉,最中心的位置,还长出了拳头大一块,晶莹剔透,漂亮无比的玉石。这块玉石散发着柔和的白光,初看平平无奇,但光晕的最外头,却又有五色不停流转,熠熠生辉,实在是难得一见的至宝。
黄帝一看就震惊了。当时圣山昆仑之巅正好灵气逐渐稀薄,若得不到有效的补充会出现一个大洞,世间所有的灵气就漏啦。他一直在寻找合适的灵石,可当年女娲大神补天剩下的灵石都消耗得七七八八了,普通的灵石又根本派不上用场,现在这块美玉,简直就是天赐的灵宝。
黄帝把这玉命名为钟山玉,当时他自己还有事走不开,就派了心腹大将葆江立刻启程,带钟山玉回昆仑,把它放置在山顶正中的木禾上。可葆江这一走,却出了乱子。
钟山神有个儿子,名叫鼓,长了一张人脸和龙的身子。他每天没什么事,就在钟山附近到处晃悠,恰好就看到了黄帝挖出钟山玉的过程。鼓不知道这玉另有大用,看着葆江急匆匆地离开,就起了小心思——这钟山玉的形成明明也有他家山头一半功劳,凭什么就黄帝一个人独得了?
这会儿的人还一无所觉,神已经隐约感觉到灵气的流失了,鼓不知原因,却早就对灵物有了格外的执着。这会儿越想越气,但又知道爹爹是非常听黄帝话的,绝不可能出面跟人理论,于是就跑去找了一个平日里常一起玩的好朋友——钦,两人一起抄近道,在昆仑山南面的山脚下追上了葆江。
鼓和钦要求葆江把钟山玉交出来,葆江自然不答应。这位黄帝的心腹还是个暴躁的性子,一看钟山神的儿子和他的狐朋狗友来势汹汹,语气也就不太好了,两句话不合,就动上了手。当时的神仙打架,可是山崩地裂的效果啊,根本收不住手,鼓和钦一时热血上头,就把葆江给杀了。
黄帝得知了消息大怒,在钟山东边的瑶崖旁揪出了自知闯了大祸而躲起来的鼓和钦,当场杀了他们,取走了钟山玉。
可这钟山玉最终也没能挂到昆仑山上。
鼓和钦都是正儿八经的神明,被杀时的恐惧和怨愤变成了煞气,煞气太浓又转为了实质。鼓变成了一只红爪子的鹞鹰,身上有黄色的纹路,脑袋是白色的,叫起来像鸿鹄,名为鵕鸟。这鵕鸟出现在哪里,哪里就会发生大旱。钦变成了一只白头黑纹,红嘴虎爪的大雕,出现在哪里就会发生大的战争。
最可怕的还是它们身上带着的浓烈煞气,简直比瘟疫还厉害,到了哪里就草枯木黄,动物沾多了就死,沾少了就浑身腐烂,还会传染给其他没毛病的动物。
煞气所化的动物并没有理智,有的只是一腔不甘和怨怒,总是想要拼命吸收煞气来让自己复活——当然,这是不可能的。鼓跟钦到处乱飞,所过之处哀鸿遍野。黄帝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作恶,出手封印了几次,可每次都被它们冲了出来,最后只好把两人尸首中的灵骨抽了出来,与其他的灵石一块放到了昆仑山,而最合适的钟山玉则取了出来,镇在了钟山。
鼓跟钦原身的灵骨被抽,力量削弱了不少,又被钟山玉强大的灵气一压,终于彻底消停了下去。从那之后,世间的灵气不可避免地一点点散出去了,可好在没有鼓和钦作乱,倒是太平了不少。”
智的故事讲完了,小娃娃们眨眨眼睛,半懂不懂:“人面龙身,那鼓平时是跟蛇一样在地上扭动吗?”
“……”智无辜地眨眨小眼睛,“大,大概是的吧……不对,神明明是会飞的,用不着在地上扭!再说了,龙跟蛇不一样,龙身下还有小小的爪子可以走路的……咦,那么长的身体配上那么小的爪子,走起来好像更奇怪……算了算了,一定是飞的!”
一群小萝卜头显然也不在意鼓到底是飞的还是扭的,又提出了其他的问题:“鼓跟钦为什么那么笨,杀了人不跑得远远的,反而跑回老家啊?躲猫猫么?”
小老头:“……”
重点啊重点!该关注的明明是这段一波三折、荡气回肠的神之战争好不好!这群小豆丁的注意力都歪到昆仑山那么远去了。
一个小娃娃抱着智的腿,
第37章 大清理
夜色降临的时候, 远近山间亮起了大大小小的光团。这是接受了人们祈祷的山神幻化出的灵光, 在尽心地清理着所辖区域。
因为小老头儿智的努力, 地脉所在方向的人都按古礼祭了神, 娱神舞准确地传达了他们的诉求, 于是那边的灵光又格外强烈些, 与其他地域的稀疏无力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“老爷子还挺热心的,竟然走遍了那么一大片地方。”看着远处那条宽宽的、边缘不规则的光带, 肖衍有些惊叹。
“如皮~要是能一直蔓延到这边就好了。”如皮鱼有些小羡慕。
这附近的山间几乎不见人踪,会出现山神大概还是沾了这世界人们对于“每座山都有神明”一事坚信不疑的光, 勉勉强强成了形, 却到底缺乏人正儿八经的祭祀,只有寥寥几团模糊的淡光,虚弱且盲目地游走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