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帝忽然就想起菩萨保也是求了他老子的骨骸,不过是知情识趣地带去热河偷偷埋了。比起老八教出来的儿子,塞斯黑真是其身不正教子不严,养出的儿子和老子一样碍眼、不知好歹、招摇生事。
皇帝毕竟不想太过苛责硕果仅存的儿子,略微敲打便揭过了:“不要自大,被人几句好话就哄得晕头转向。阿其那当年如何行事你不知道?以后遇事要多问多想,不懂的请教你十三叔。”
弘历松了口气,看来一则是敲打,二则是不放心十三叔独自在京坐大,让他多在一旁“观摩讨教”。
恭聆圣训之后弘历终得解脱,带了半车书册、回批的折子与吃食坐着马车出圆明园。
一直到上了官道奔驰六七里地,里面才有压抑的咳嗽声隐隐传出来。
“八叔,喝口水罢。孙正清说您给朱砂药坏了嗓子,这茶里搁了川贝母与批把叶,正好润一润。”
窝在里侧苍白气短的人直接伸出手去接过侄子孝敬的杯子,对老四的儿子八贤王可没心思虚以委蛇,更何况如今是谁求谁还不知道呢。弘历冒了多大的险、费了多么大的劲儿把他捣腾出宫——没榨干药渣子,可不会让他轻易死了。
弘历便看得面前蜷缩在软垫上的人抬抬下巴,勾起一个薄薄的婉约笑容,恍然之下透着同澹宁居那一位一摸一样的凉薄。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也不过如此。
胤禩喝完半盏水压下喉咙干涩,手中转着杯子轻笑道:“四阿哥好手段,孙正清一门三代跻身太医院,能把他拉下水可不容易。”老四当年收买圣祖手里的刘声芳,他儿子有样学样笼络了他手下的孙正清,何其相似——弘皙实在不该造谣说这娃是熹妃抱养的。
弘历儒雅一笑,趁着年轻的脸庞有些像当年的弘时。他自然不会应了八叔的讽刺,只回敬道:“八叔说哪里的话,孙正清不过一个汉臣,尽些医者本分,听从主子差遣。哪里比的八叔,能让九叔一脉死心塌地充当马前卒子。”
胤禩眯眼不语,心头惊风略过——他一直没想透弘历为何会淌下这摊浑水。依着老四对儿子的养法,只要弘历不出错,皇位早晚是他的。这几日他一直在心头猜测是谁说动了弘历,原来还是九弟!
这也算意料之中:九弟得以脱身后,听闻兄长同遭囹圄折辱,必然不肯独善其身。只是他是如何会找上弘历?
胤禩不免叹弟弟胆大。九死一生才得脱身就该小心谋划,要是被弘历一折子捅上去,前功尽弃指日可待。
埋怨完弟弟不知惜命之后,胤禩心头止不住泛甜:九弟几十年都这个脾气,当年随身携带毒药的情分日久弥坚。
甜蜜完了胤禩才继续琢磨正事,揣测老九说动弘历涉险的缘由。
其实这里面的道理并不难猜。
福惠在年氏倒台之后身份尴尬,帝宠用度不短,但凭着一半汉军旗年氏的血脉日后至多也就是个亲王。弘时过继之后,明眼人都知道除非皇帝再有子嗣,否则储君必是出自四阿哥与五阿哥这二人之中。纵观五阿哥早早开始避嫌行事飞鹰走狗做纨绔,还能有什么说的?
胤禟也知弘历前途顺坦,只要办差不出错,老四崩了十有八九就轮到他,实在犯不着急功冒进受人把柄,寻常好处定然打动不了他。
于是他破釜沉舟,祭出老四求而不得的最后家底——江南盐道的盐商的账簿册子。
弘历不是足不出户的书呆子,他只看了那纸名单两眼,便在胸中权衡利弊。
皇父日日殚精竭虑夜不能寐为的是什么?说白了不就是国库少了几个银子,不能开源只能节流。
偏偏皇帝看不上商人,一味抬高农事,授农顶戴,可那又是一年两年见不到成效入库的。火耗归公、养廉银子得罪了多少京官地方官?多少人敢怒不敢言?
在弘历看来,这样做苦自难实在不值得。
他虽投了其父所好节俭勤勉,穿着半旧褂子用着三四个菜的寻常膳食,但骨子里却认为要让大臣衷心,除却一味弹压威慑,更应以利许之。
天下熙熙,皆为利往。
如无利益驱策,逼着做官的嚼糠咽菜,只会让他暗中来、狠着来——横竖贪墨百两也是死,百万两也是死。反之若是利用得当,满朝感恩戴德必能事半功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