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章 监制  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

关灯 护眼 舒适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(1/3) 繁体版

亲爱的书友,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,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,请访问真实地址:http://m.66book.cc/82323/102.html

这次游船上的会议,是新电影的第一次筹备会,主要目的,是为了让剧组成员之间相互认识一下,毕竟这部戏,是个大工程。

沈冲之前一直秘而不宣,把吴宇森和洪金宝等人蒙在鼓里,倒不是故作玄虚——他需要先拿到在康乐大厦拍外景的许可。

康乐大厦是香港的标志性建筑,又拥有“亚洲第一高楼”的头衔,要在香港,拍摄一部极具轰动性的电影,它是首选目标,而正如罗维明所说,康乐大厦的租客,大都是世界级的企业和机构,如果未经允许,拍一部把它炸的乱七八糟的电影,可能会引起商业和法律上的麻烦。

康乐大厦是置地集团的物业,置地集团又是怡和洋行的子公司,而怡和洋行是香港英资四大洋行之首,对香港的政治、经济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,这种巨无霸,沈冲不想惹,暂时也惹不起。

得不到许可,这部电影就没法拍,所以沈冲之前守口如瓶,什么口风都没透露,他从台湾回来后,才终于收到了怡和洋行的回复——电影中的室内布景,不得和大厦内部结构相同或相似,而且要支付100万港币的建筑形象使用费。

果然是人怕出名猪怕壮,名气大了,到处都有人想咬一口,不过沈冲没怎么犹豫,很快就付了钱——反正很快置地集团就会有大麻烦,到时候落井下石,加倍的收回来。

其实在他的记忆里,有很多大场面电影,偏偏选中在香港制作起来很麻烦的《虎胆龙威》,是有原因的。

对沈冲而言,拍戏不仅仅是拍戏,更不是为了票房,最大限度的提升整个香港电影行业,或者说中国电影行业的水平,才是当前的重点。

《虎胆龙威》这部电影的创意非常好,开创了在狭小封闭的空间里,平凡英雄以一敌众,对抗一群暴徒的动作片模式,这种模式,特别适合香港电影。

香港地域狭小,无法拍摄大场面,小空间里闪转腾挪,是香港电影的主流,同时,空间越狭小,越能展现香港电影的招牌——功夫片的魅力。

而此时的香港动作电影,还停留旧式的传统武侠片和清末明初的功夫小子片上,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,这两种类型的电影,已经落伍了,越来越不受欢迎,都市时装动作片,才是未来的主流,而香港严重缺乏爆破,飞车,枪火道具之类的人才。

《虎胆龙威》具备现代都市动作片的所有元素,有爆炸,有枪战,有高科技,而且这部电影的场面看似壮观,但成本不高,总共预算才uu多万,布鲁斯-威利斯一个人的片酬就用掉了500万。

场面不小,花费不多,说明电影中的各种爆炸戏,在好莱坞有一套成熟的实现方案,因为成熟,所以便宜,这套方案,才是沈冲真正想要的东西,所以他才下血本,让奥维茨帮忙,招募了那么多幕后工作人员,而且他在香港招募的更多,足足有两百多人,在船上参加会议的,只是其中的几个主管而已。

香港电影向来以喜欢跟风著称,只要他这部电影能大卖,后续跟风作品一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,大量的拍片机会,会让各种幕后工作人员迅速提高水平,拉近和好莱坞的差距。

沈冲要拍的《虎胆威龙》,只是借用了一下核心创意,至于电影的人物设定、情节内容和具体环境,全都需要根据时代背景和香港的实际情况,重新打造。

电影是和流行文化结合非常紧密的东西,一部电影,放在ru年代可能会票房大卖,放在90年代,可能会无人问津。

比如《虎胆龙威》票房大卖,和当时的电影环境有关——以史泰龙和施瓦辛格为代表的硬汉动作电影,充斥市场已经六七年了,在那些电影里,主角满身肌肉,无所不能,所向披靡,杀敌如割草,枪林弹雨中毫发无损,千篇一律,脸谱化严重,缺乏真实感,观众已经厌烦了。

正好在这个时候,布鲁斯-威利斯出现了,他相貌普通,身材一般,有老婆有孩子,还遭遇了中年危机,打斗也是普通人的招数,会受伤,会流血,会自我调侃,让观众有代入感,又满足了他们想要换换口味的期望,于是一炮而红,票房大卖。

而1979年,史泰龙的《第一滴血》都还没出现呢,施瓦辛格还在跑龙套,尚未成名,这时候搞个有老婆有孩子的落魄警察做主角,观众会买账?

所以沈冲把主角改成了一个来自南丫岛乡下的小警察,再给他安排一个在康人,这种穷小子英雄救美,独占花魁的童话故事,古今中外,人人喜欢,永不落伍。

《虎胆威龙》拍摄的时候,正值日本经济最强势的时期,号称要买下整个美国,让美国人很反感,所以在电影里,恐怖分子打劫日本人,观众看的很爽。

而沈冲大投资拍《虎胆威龙》,其中重要的一点,是因为这部戏是和嘉禾合作发行的——嘉禾前两年,和日本的日活电影公司合资,组建了日本最大的院线,拥有上千家电影院。

以香港、台湾和东南亚这些传统电影市场的容量,很难收回成本,所以必须得开拓日本和美国市场,否则,以香港电影极度商业化的气氛,别说有人跟风了,会被当做冤大头笑死……

所以片中被恐怖分子打劫的对象,被沈冲毫不犹豫的改成了英国人,反正香港英国人多,很合理,而英国电影市场,离他太遥远,不需要考虑。

除了时代背景,香港的现实条件也必须得考虑。

比如香港警察遭遇突发危机的应急机制,肯定和美国完全不同,而原作中讽刺官僚主义的警察和唯利是图的记者桥段,也得根据香港的现实,重新修改。

比如康乐大厦楼顶无法停


第九章 监制(1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